ABC小说>军事历史>明末英雄>1417.第1417章 赤龙之吼(三)
多至少数倍。就算直接交锋中也是如此,不外乎三个原因:第一是南朝鲜因为更多的人口,在整个战争中的炮灰作用要比人口少还一开始就在仁川收到重创、精锐损失殆尽的北朝鲜大,所以在停战谈判开始后,美国人可以广泛利用韩国人,而我军却不能广泛利用朝鲜人。第二是:因为前一个原因,敌我之间的交锋主要集中在我方后勤与物质条件最差的运动战时期。当我军条件大大改善后,因为停战谈判造就的有限交战,美国人主要用韩国人当炮灰,自己很少派步兵去前线了。而朝战中后期极少数中美之间的交锋我听你的描述都是添油般的作战。比如那个什么‘上甘岭’,我不知道当时的指挥人员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在狭小的两个连级阵地上每天一个营级别的在两个师的师炮群火力面前逐营添油。或许害怕打破战局导致美方增兵有关,但是这必然会导致我军本来比较优势的步兵在猛烈的炮火压制面前效率发挥不理想。但是按我的看法:只要伤员可以就地安置、并且配备了哪怕在欧洲战场看来并不算多好的物质条件,比如上甘岭那个标准。一个军打出的子弹是长津湖两个军的两倍半,还有至少带来翻倍效果的火力,平均每个军的战斗力火力实力实际上是比过去增加了十倍。运动战时期的时候一个军才能杀伤一个团,一个师才有机会杀伤一个营,如果对手构筑了坚固阵地那可能还做不到这点儿。可是在物质条件比抗美援朝改善十倍的正常情况下,那么在大规模战线展开的作战中一个师就有机会歼灭性打击对手一个师,一个军有机会歼灭性打击对手一个军,而且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做到这点儿。。我军的步兵可以在同意时间内于更多地方取得战绩,而对于对手而言,却无法把火力压制复制数倍在更广的战线上。需知:德国入侵苏联的几个月时间里,抵抗的苏联人也在半年内消耗了十几亿发子弹,大概相当于五六百个长津湖。想想这点儿,你就应该能够明白为什么我军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歼灭上千万敌军,几乎瞬间就把新“八国联军”打垮了。”

讲述到这里的时候,对一些基本战史常识稍微有点儿了解的张海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军队能够依靠苏联人最困难时期水平的后勤火力条件在几乎一年之内就彻底逆转了欧洲战局,还以可以承受范围内的伤亡歼敌上千万了。

可是即便知道这些,还是让张海对所谓的“北美战场”甚至是之前的台湾或hn之战摸不到头脑。

“我军的战斗力即便能达得如此的程度,可那美国与中国隔着一个太平洋,与欧洲隔着一个大西洋。我军在没有靠谱海军和海上优势的情况下是怎么过去的?我想就算是通过压服英国和rb乃至凑凑其他的,拥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舰队,可是又怎么能够突破美国人的岸基飞机防御圈?难不成用航母去换飞机?美国人可不是缺乏汽油和基本训练条件的rb人。。。”

张林回忆了片刻后继续说道:“1943年的列宁格勒战略会议我做为在战场上最为耀眼的新星也参加过。因为我所率领的部队是曾经是对日作战和抗德援苏作战中的精锐主力,所以对美攻略首批地面部队的选拔训练与指挥由我和另两名做为参谋长和政委的同事负责,仅仅是海训的时间就有一年左右,甚至不比一些大扩军时代的潜艇官兵训练时间少了,除此以外首批登录的作战力量还换装了一系列新武器。建国初期的时候,我军步兵战斗中通常也只携带最多四五十发子弹左右。可是在官兵们的体能大大加强有了更多冗余之后,就可以携带每人平均四百发左右的子弹,这还是把中间威力弹和全威力弹平均的结果。我们原来使用的手榴弹和迫炮弹,为了节约宝贵的化工物资往往只填充一半战斗部用药,使用的引信还往往不是触发和近炸引信。而配备突击队的爆炸弹药已经是效能更高的自动榴弹,每个装有大量钢珠和奥克托今新兴炸药。这些高效的低速榴弹就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我军内似乎也没有广泛普及。但在当时:我们


状态提示:1417.第1417章 赤龙之吼(三)--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