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第101章 办事禁忌常识 (2)

庄生收下钱和信,告诉范蠡的长子:“你赶快离开吧,剩下的事情交给我来办,即使你弟弟出来了,也不要问其中的原委。txt小说下载”

但范蠡的长子由于心存疑虑,并未听从庄生的话马上离开,而是接着又去贿赂其他权贵。庄生因为得了范蠡的好处,于是就说服楚王大赦天下,楚王听从了庄生的建议。

范蠡的长子听说楚王大赦天下,觉得弟弟一定会被放出来。既然如此,那么自己送给庄生那么多的钱财不就等于白送了吗?于是他又去找庄生把送去的钱要了回来。他为此十分得意,以为既省了钱又办了事,剩下的事情就是回去向父亲请功领赏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变得越来越糟。庄生没有了好处,心里自然很不舒服,感觉自己被范蠡的长子耍了。于是又去见楚王说:“听说范蠡的儿子在我国犯罪被囚,现在人们议论说大赦是因为范蠡拿钱财贿赂众位大臣的缘故,这于您的名声不利啊!”

楚王听到这些话十分气愤,于是就先杀了范蠡的儿子再实行大赦。结果,范蠡的长子因不愿给人好处,只好带着弟弟的尸骨回家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求人办事,过于吝啬是没有好结局的。范蠡的长子因为吝啬,结果不但事情没有办成,而且还害死了自己的弟弟。

过于吝啬是求人办事的一大忌讳,它会使原本容易办成的事情功亏一篑。求人办事不给人好处,事情就无法办成。基于这一点,可以在办事之前给予对方一定的好处,或者在办事前让对方知道事情办成后自己会得到何好处,事情办成了,舍弃点钱是没有什么的。

7.求人办事不要被原则绑住手脚

古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道出了原则的重要性,但在在求人办事时,会随时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而原则是死的,人是活的,那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比如说,有个人想为自己大学刚毕业的儿子找份工作,而这个人的表哥就在某个机关单位当领导,于是此人就想借表哥的光为儿子谋个差事。这位表哥得知亲戚的心意后又多方考察自己的侄儿,发现侄儿确实有才华,然后他就想:自己是应该“举贤不避亲”呢,还是“避亲”?其实,这种情况下,他完全可以帮侄儿一把,因为侄儿具备那种能力,就应该帮那个忙。这就是一种灵活性原则。只要能得到一个“双胜无败”的结局,该用什么样的姿态就用什么样的姿态。

生活应该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不能总是那种正经八百的“成人对成人”。在办事过程中,有三种人显然是“不可爱”的:一种是老要显示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只会扮演“家长”,不会扮演“成人”的人;另一种是老要别人为自己操心,而从来不知道也应该为别人操点心的,只会扮演“儿童”,不会扮演“家长”的人;还有一种是所谓“纯理智”的,只会扮演“成人”而不会扮演“儿童”的人。为了确保在社会中办事成功、顺利,就不应该让自己成为上面这三种人。

此外,用“压”来迫使对方向自己屈服,用“顶”来迫使对方迁就自己,或者为了不得罪对方而“忍气吞声”地屈服和迁就,这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讲究“选择和诱导”的艺术,就是为了找到一种“不压、不顶、不屈服、不迁就”而又能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好办法。但这需要很大的灵活性,只会认死理的人是难以做到的。

8.不要轻易得罪他人

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添一堵墙。”给人办事时,不论是否办成,都不应该得罪别人。一个人应尽可能少地不得罪人。

在办事时,得罪别人就很容易将自己逼入困境。

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夷射在接受国王的宴请后,酒足饭饱而出。此时担任王宫守门的小吏则跪请求说:“给我一点酒喝吧。”夷射斥责则跪说:“一个下贱的守门人也想饮用国王的美酒吗?滚开!”夷射走远后,则跪非常气愤,于是,将碗里的水泼在廊


状态提示:第101章 办事禁忌常识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