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第112章 喝酒劝酒和拒酒常识 (2)

4.代饮

这是一种既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你不会饮酒,或饮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达敬意,这时,就可请人代饮。代饮酒的人一般与他有特殊的关系。在婚礼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饮的首选人物,故他们的酒量必须大。

5.罚酒

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13.回应祝酒时话语宜泛泛而谈

有的人在致谢时,常常犹如语不尽意,在必要信息已基本传达完以后,仍然不放心地添上几句,或出于习惯,无意地多言几句,从而造成偏离原有谈话方向、破坏原有致谢意图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一个刚上任的副厂长的生日宴会上,该副厂长的哥哥出于礼貌,站起来一边向弟弟工厂的同仁以及上司敬酒,一边说:“多谢各位同仁和上司多年来对我弟的关照,使他当上了副厂长。”这句话说完,弟弟就向哥哥瞪了一眼,宴会结束后,弟弟因为这句话的后半句和哥哥吵了起来。

显然,哥哥的后半句话说得不得当,因为感谢的内容过于具体,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觉得当上副厂长只是同仁和上司关照的结果,而不是他本人具备实力,所以要特别为此表示感谢。它造成的负面效果是:既缩小了谢意的范围——似乎只为提携一事而谢,又贬抑了弟弟——似乎他无能,只能靠提携。事实上,当上副厂长有诸多因素:自己的主观努力、天时地利、同行的信任、上司的提携,等等。其实,哥哥只需谢谢各位同仁和上司的各方面关照就行了,无须说出关照的具体内容,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14.回应祝酒时可风趣幽默

幽默是快乐的分子,在回应祝酒时幽默一些往往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气氛,令人开怀大笑。

1930年2月9日,蔡元培70岁生日,上海各界人士在国际饭店为他设宴祝寿,他在答谢时风趣洒脱地说:“诸位来为我祝寿,总不外要我多做几年事。我活到了70岁,就觉得过去69年都做错了。要我再活几年,无非要我再做几年错事喽。”宾客一听,哄堂大笑,整个宴会充满了欢声笑语。

试想,如果他摆出一副严肃相,一本正经地致答谢辞,那整个宴会就不会产生如此活跃快乐的效果了。

15.酒桌上的规矩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酒场,了解一些酒桌上的规矩,必定事半功倍,一路绿灯。

1.主人在为客人斟酒时,常说“满上满上”,这个“满”不是指满到杯口几乎溢出来,而是指斟满八成就行了。

2.主人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人斟酒。行“叩秩税涯粗浮⒅兄改笤谝豢椋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3.祝酒时要表示祝愿、祝福等。

4.席上喝酒讲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须把杯中的酒喝干,一口气喝下去,还要把杯子倒过来让旁人看看杯子是空的。在酒席上还常常有“无三不成礼”的说法,意思是喝酒一次高潮必须是三杯以上。所谓“酒过三巡”也是这个意思。

5.如果你准备喝酒或者很能喝酒的话,就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免得让别人觉得你虚伪。能不能喝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6.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7.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说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

8.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情况而定,可以看对方的酒量和喝酒态度来决定自己的酒量,但是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因为这是你在敬别人。

9.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

10.要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

11.掌握节奏,不要一下子喝得太猛。

12.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做得差不多


状态提示:第112章 喝酒劝酒和拒酒常识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