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仙侠修真>年轻人要知道的2000个社会常识>第19章 其他礼仪常识 (2)

8.多人在一起交谈时,应注意不要只与其中一两人谈话,应不时与在场的所有人攀谈几句。

9.不在众人面前只谈两个人知道的事,使其他人有被冷落的感觉。

10.善于聆听对方谈话,不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

14.恰当的提问方式也是一种礼仪

提问是日常交谈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但并非人人都会恰当地提问。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够得到别人正面的回答,还往往能使提问者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引导谈话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1.限制型提问。这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提问法,也就是给所提的问题限制一个范围。它能帮助提问者获得较为理想的回答,减少被提问者拒绝回答的机会。

2.选择型提问。这种提问方式多用于朋友之间,表明双方并不在乎如何选择。

3.协商型提问。如果你要别人按照你的意图去做事,你可以用商量的口吻提问。

4.婉转型提问。为了避免对方拒绝回答出现尴尬局面,可婉转地提出问题。

在日常交际中,有些问题不能随意问,否则会引起他人误会和猜疑。比如问别人有多少钱,问女性的年龄,问别人的家世,问别人工作上的秘密,等等。

15.插话也要讲礼仪

在社交场合中,想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就必须恰当地参与到他人的谈话中去,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1.发言适时

发言要善于见缝插针,首先要抓住交谈节拍。抓住节拍,插话就显得协调、合拍,就等于驾驭了交谈局面。其次要把握时机,等别人把话说完后,在交谈的空隙处及时发话。

2.恰当自然

交谈是多边的交流活动,作为谈话中的一员,谈话内容应服从于统一话题,不能岔开话题,兀自弹琴。插话可以从前面的谈话中抓住一点作为源头,将别人的话作一小结,然后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话题推向实质性阶段。

3.以商谈的口气

插话应以交换意见的语气进行,谈自己的认识多用“我以为”、“我觉得”等词语,可以增加交谈的探讨气氛

4.观点独到

插话应选择独特角度,发表独到的见解,力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插话能激起大家的兴趣,并把话题引向纵深,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6.闲谈中的礼仪

闲谈本来没有固定主题,但如果一言不发,又容易陷入尴尬。因此,我们可以事先做些准备,“没话找话”,使见面双方都能轻松自在。

例如,可以经常关注媒体杂志,观察周围社区中发生的事情、天气情况和文化动态等,还可以跟踪关注本行业的最新消息。

但在闲谈中,有些话题是应该尽量避免的。如:

1.单位的人事纠纷和涉及决策的积怨。

2.个人的不幸。

3.有争议的兴趣爱好。

4.询问某人婚姻是否触礁。

5.低级笑话。

6.小道消息。

7.争议性很大的问题。

8.谈论别人的不幸遭遇。

9.谈论被解雇的朋友,而不表示同情。

10.有关私生活的细节。

另外,还有一些“交谈杀手”,也是要尽量避免的。如:

1.俚语,每个地方都有俚语,常常让人费解,因而不宜在公众场合使用。

2.污言秽语,这类词语要么贬损自己的形象,要么给别人带来伤害。

3.行话,懂得行话的人不多时,最好少用。

4.有关某个种族、宗教信仰或残疾的词语。

17.书信中的抬头礼仪

即对收信人的称呼,应在信笺首行顶格书写,并且单独成行,以表示对收信人的敬意。称呼既是对收信者的称谓,也表明寄信者对收信者的态度及相互关系状态。

常用的称呼语有以下几种:姓氏加上职衔。如“孙区长”、“何部长”、“张科长”、“李老师”、“汪主任”等。

直接以人名为称呼。这种称呼表明双方关系最为亲切。但不宜直接以姓名作为称呼,因为显得关系太冷淡。

18.书信中的启词礼仪

是正


状态提示:第19章 其他礼仪常识 (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