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兴宋>第278章 幕后人露面了
身子,低声问那乡绅:“本官,海州大尹,知州张叔夜,勾当海州公事,有话你就说。”

那乡绅叩头:“大尹俺是认识的,前头教匪叛乱,俺家出了五名社兵,大尹曾经亲自褒赏过。”

张叔夜沉默片刻,突然问:“你来府衙,还有谁知道?”

乡绅愣了一下,觉得知州大人很奇怪,不先问他要密告的内容,反而问些无关紧要的,他想了想,回答:“在下……在下是坐施衙内的船过来的,在下之前曾把看到的事跟施衙内讨论过,衙内觉得事关紧要,才秘密安排船只让我登陆。”

这才是最紧要的内容——东海县孤悬海外,没有当地地主武装的配合,大陆上的衙役、官军,都不敢悍然登岛。现在既然当地地主武装警觉了,施衙内留在岛上,让这位乡绅搞来密告,肯定是有了准备。那么,事情闹得再大,也在可控制范围。

“说说吧……”张叔夜和他的掌书记,紧绷的脊背不觉放松下来,开始展示自己泰山崩于前而不慌的文士风范。

“在下,咳咳……在下与海边新来一伙渔民有点私下交往,前日是十五,在下的佃农向这伙渔夫兜售蔬菜粮食,听说他们商讨着当晚要举行‘拜爷’仪式……”

听到“拜爷”这个词,张叔夜的脊背立刻挺得笔直,他明白了,这不是诬告,是真正的教匪了。

孙恩曾经割据过东海岛,孙恩叛乱曾经是东晋最头痛的事,东晋的经济被这帮盗匪周期性的打劫行为祸害的萎靡不振,现在,教匪又盯上了东海岛,这不是戳张叔夜心窝子吗?

“他们可曾口称‘阿弥陀佛’?”张叔夜截断乡绅的话,插嘴问。

乡绅想了想:“到不曾听说这个词……在下感觉他们说这话时神态很奇怪,便与施衙内……”

张叔夜再次截断乡绅的话:“施衙内可曾说,送你走后他打算做什么?”

乡绅露出思索的神情:“我走的时候,衙内倒是没说什么,但宅院内灯火通明,家丁们开始分发刀枪……哦,衙内从海州时穿时大郎那里请到了密州火器世家的凌氏兄弟,我看到他们也分发一种圆球状物体,说是密州凌氏的霹雳弹。”

“那就好,那就好——”张叔夜松了口气,吩咐乡绅:“这谋反大事,不能不证据确凿,你先在府衙住下,等本官联络上施衙内,再派衙役暗查一番……”

似乎不用暗查了,张叔夜话音刚落,又有衙役进来低语:“朐山盐场有人来密告谋反。”

“谋反——”张叔夜笑了:“谋反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到盐场来出首——等等,你过来”

张叔夜阴沉着脸招呼那位乡绅:“你刚才说,那是一群海边新来的‘渔民’,渔民?是吧?。”

“大人,饶命啊……”乡绅扑通一声跪下来,叩头不止。

“难怪你们不去东海县出首,难怪一个盐场也来出首……让盐场的人进来”

“大人,饶命啊……”盐监大人进门,也是叩头不止,连声哀告。

张叔夜很有默契的不问对方是为什么哀告,只是求证了一下:“你也是首告东海‘渔民’的?”

特意用重音说出的“渔民”二字,让盐监与乡绅顿时送了口气,马上相应:“正是正是”

盐监稍稍犹豫了一下,又小声补充:“涟水军正在调集人手……”

张叔夜脑袋嗡了一下:“这事,涟水军也牵扯到里面了?你……东南半壁啊,你们……胆子太大了”

盐监怯怯地点点头,乡绅偷偷松了口气。张叔夜喘了半天气,这才勉强问:“流民安置,朝廷向来有惯例,这群渔夫突然出现在海边,怕真是来自流民吧?谁领头安置的?”

盐监不说话,乡绅弱弱插嘴:“是崔庄的方举人”

张叔夜拍案而起:“连我都牵扯了,真是……”

流民安置,朝廷向来有惯例。当初教匪叛乱后,海州遭遇罕见大旱灾,为了减轻官府的负担,张叔夜这才做主,默许了时穿出面收纳流民。而方举人就是援引时穿的前例,才开始大举收纳流民的。现在时穿没出事,崔庄还替


状态提示:第278章 幕后人露面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