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老百姓封闭惯了,不太关注时事,有点怨言也就在心里嘀咕嘀咕,他们诋毁的陈仪此时正满面春风地迎向跳下飞机的陈海松。两人相差31岁,虽然陈海松军职高于陈仪,对这个军中前辈还是颇为尊重,率先敬礼致意,两个上将虽是初次见面却也把晤甚欢。
陈海松看着周围的山色开玩笑说:“陈公这落脚地真是不错,我在飞机上看了看,山地、丘陵、盆谷、平原交错、山高林密,确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堡垒之地,可以高枕无忧了呀!”
陈仪虽说是蒋先生的同乡、振武军校同学,回国后一直在浙江的卢永祥、孙传芳手下供职,直到北伐军打到江南才投身国民革命军,并非国民党嫡系元老,北伐成功后浙军即被拆解,他则派往欧美考察工业,回国后任兵工署长,提出不少富国强军的建议规划受到赏识。
福建事变后蒋介石需要一个跟日本关系良好的人物坐镇福建维持闽台关系,陈仪在日本多年人脉丰裕,加上同学何应钦的举荐他得以入闽主政,历经风雨年过半百、有丰富浙江地方治理经验的他已经淡泊名利,只想着能尽快恢复战乱后的地方经济,实现地方安定。
可惜他手中兵力有限、地方财政入不敷出、国民政府放任自流、地方势力排斥中央,日本人要求更多的经济特权。他只能在困局中左右周旋勉力维持,过得并不顺心。
他听出了陈海松的奚落之意。自嘲道:“陈长官年轻有为、敢想敢干,出则擒获日酋、入则安定地方,我年近花甲处处掣肘身疲心倦,可没有资本跟你初生牛犊相比啊。
这永安虽说偏僻却是闽省中心地带,东北通南平直抵福州,东南可达大田永春,南连漳平、龙岩,来往四邻都有陆路水路相通。不少地方还有公路,可通汽车。这样的地理位置,便于省政府联系全省各地了解下情,下达政令,人员来往,物资运送,领导全省的抗战事业。”
“理解理解!闽省长期与内地隔绝、情况复杂。陈主席励精图治、得以安定,保全大部国土实属不易,海松也很敬佩,这次来就是抱着锦上添花的目的提供一些军事经济支持。”
这样就好,都说这小子不顾情面做事强悍,动辄撤职改制收编军队。粤东、赣南、浙西到处伸手,省府上下对他的到来忧心忡忡,现在看来他也知道闽省复杂不想陷得太深,这倒是件好事。“多谢长官牵挂,日寇进犯以来福建物资奇缺民生艰难。确实需要长官垂怜。25集团军虽未明确划归第三战区指挥,也愿意听从调遣。长官有何吩咐,命令就是。”
25集团军是日寇发起浙赣线进攻后由福建闽省绥靖公署所属部队仓促组建,防备日军从北面杀进福建,手下就一个100军两个步兵师,增加新编20师,保安司令部下属的四个保安旅,另外海军马尾要塞以及海军陆战旅也归集团军指挥,总兵力不到四万人。第三战区重建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第三战区作战序列五个集团军中不包括25集团军。
陈海松需要控制福建使粤东与华东连成一体,他也需要福建曲折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海港、需要福建的矿产资源和民众,陈仪虽说留过洋、经过商、当过省长、做过司令,可内忧外患之下也和所有的国军地方政府一样只能躲进深山聊以自保,缺乏进取之心和建设之志。
他不能不过来抢夺主导权,不过他倒不想采取浙江的做法,完全控制福建需要大批干部和部队,他没有,大规模的建设需要投入很多资金,他也没有,所以这里还是交给国民党官员中还算有能耐、够廉洁、有追求、不断探索政治清明、民生发展之策的陈主席打理吧。
“主席言重了,海松对闽省的社会改造、经济管理早有耳闻,陈公希望赶超台湾经济实力的愿望本人十分赞赏,全力支持,省政府还是要主席费心操持,至于粮食等生活物资关乎千万民众生存,战区所属粤东、赣西、浙南都有责任提供支持,当务之急是扩建公路提高运输效率,粮食、食盐、布匹才能及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