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我本三国一路人>卷三 第九十七回 开个好头

什么是征服?什么又是真正的征服?

靠着自己的拳头又大又硬,硬生生的把对方给砸叭下,这就算是征服了吗?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就是这么个事,但在陆仁看来这尼玛就是在扯淡!因为大量的史料都已经告诉了陆仁,单纯依靠武力所达成的征服,根本就不是征服,或者说是不完全的征服。而想要达到真正的征服,除了要达到武力上的制霸之外,还需要文化体系的精神侵略……嗯,也可以理解为洗脑。

就比如说秦在凭借着强大的武力扫平六国之后,因为没有意识到文化思想统一的问题,一味的只是追求和迷信强权与暴力,结果很快就来了个昙花一现。当然了,一般人都认为这是秦始皇好大喜功,不知道善待百姓、休养国力的结果,可仔细的看一下就不难发现,秦代其实是没有文化上的核心思想的,而且后世的学者也批评说秦代的治国方略就是把百姓当成了猪来养。

还不明白的话,就可以看看接下来的汉代。汉代的初期除了休养生息、缓解社会矛盾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抓紧了文化思想上的统一与传播,使民众们的思想有了一个认同感、皈依感,这才使得民众们渐渐的凝聚了起来。

别以为这是什么很玄很忽悠人的事。真真正正的仔细去看汉代初期的大众观念,不难发现当时的民众们还是很偏向于东周分封的封建制,说白了就是大家还都认为天下应该分成多少多少的诸候国,像项羽在灭秦之后就封了多少个的王,实际上就是这种思想在作怪。

而在西汉的初期,这种思想也仍然占据着主流。都说汉承秦制,所继承的准确的说就是秦代开始施行的帝国郡县制,直到刘邦西汉立国,承继了这种制度,也不敢完全的就把封建制就这么废弃掉,最大的原因就是民众们的思想还没有达成统一,所以刘邦在这个问题上是很圆滑的打了一个擦边球,既有“白马之盟”的“非刘姓不王”,又有郡县制的逐步实施,在条件成熟之后再慢慢的把诸候王的地盘慢慢的给消减掉。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与汉初的文化思想统一又有什么关系?答案就是在分封制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上统一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的民众认同自身是大汉的子民,而不是那些分封藩王们的子民。这可是件很关键的事,因为民众们的意识形态在统一了之后,那些分封的藩王如果想闹点什么乱子,会得不到民众们的认同。

这件事还可以举个例子。文景时期的七王之乱的根本原因就是削藩,而挑头的吴王在作乱之后,他境内的某个豪侠……这个所谓的豪侠其实就是门阀豪族的前身,而这个豪侠在思想上认同的是大汉朝庭,所以在吴王叛乱之后马上就去投奔了平叛的官军,为搞定七王之乱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

现在再来看看汉代的采用的思想核心。汉初时期采用的是老庄之“道”,这与汉初需要休养生息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要与民“无为”,然后民众们在不受苛政侵扰,生活在渐渐变好的情况下自然就愿意认同大汉。

接下来当然就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事实上这除了汉武帝作政治斗争的需要之外,西汉在“无为”了几十年之后,也的确需要一个核心的思想来加以巩固,不然再这么“无为”下去,民众们可能就变成了一盘散沙也说不定。尽管在后世人看来,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很有那么些近似于文字狱的味道,可实际上在那个时代,恰恰就需要这样的一个统一性。任何的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不能单单只看一面。

而汉代在达成了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的统一之后,也才真正的达成了全面性的统一,并且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像后世的华夏主体为什么称为“汉”族?这个“汉”指的难道是血统上的民族意义吗?不是!这是文化思想与意识形态上的“汉”!而后世的“汉族”,你知道其实已经融合掉了多少的血统型民族吗?

不止是华夏,在世界上也有着许多的例子。世界上有着许许多多的文明古国,当中


状态提示:卷三 第九十七回 开个好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