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求生在西晋末>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笔交易

随张二郎进来的两位粮商一位姓李,一位姓刘,乃是祝其县最大的两个粮商。几人客气一番,卫朔直截了当的开口道:“二位掌柜的来意卫某已知之,有什么话在下就直说了。”

“卫社长有什么话但讲无妨!我等洗耳恭听!”

“此次前来徐州,在下一共带来了五千斤青盐,无论是谁只要能拿出粮食,都可以从我们手中拿走青盐。当然了,如果有人能够将粮食直接运到崂山去,那就更好了。”

李、刘二位掌柜对视一眼,均从对方脸上看到了一抹喜色。徐州不缺粮,但却极缺盐。自去年台风袭击之后,徐州沿海的煮盐业就被摧毁了大半,至今尚未恢复元气,更别说此次卫朔带来的还是难得一见的青盐。

“卫社长,假如我们带着粮食去崂山,不知可不可以在当地购买青盐?”

“其实不满两位掌柜的,我们崂山啥都缺,就是不缺盐。只要两位愿意去崂山做生意,崂山上下定当扫榻以待。”听说两位粮商愿意去崂山做生意,卫朔不禁喜出望外,甚至还忍不住给二位出谋划策,“如果二位真有意去崂山做生意,直接走海路最好,既近又安全。”

“海路?”刘、李二位掌柜苦笑了一下说:“卫社长有所不知,我们祝其县内没有港口,只在东南海边有个小码头,平时很少有船停靠。”

“在下之所以建议二位走海路,主要是考虑到海运安全,且量大。另外,崂山正在筹建一座新的港口,未来将是我们对外贸易的主要场所。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走海路是最划算的。”

“呵呵呵,卫社长真是豪气,竟然要自己筹建港口。”

卫朔摇摇头解释道:“唉,什么豪气,在下也是一言难尽呐!郡守大人委托在下安抚流民,总得给他们找点事干吧,正好崂山也需要一个港口对外贸易,故青岛港由此而来。”

“那个,卫社长,不知此次交易你有什么其他要求没?”

“没什么特殊要求,唯一一点就是希望二位能以更便宜的价格卖给我们粮食。”

刘、李二位掌柜对视一眼暗道:“您这还不算有要求啊!”

李掌柜踌躇一下说:“卫社长,我们提供给崂山的粮食都是八千钱一石,已经比外界的粮价便宜了两千钱,如果再降低价格的话,我们就要赔钱了。”

“是啊,是啊,希望卫社长能体谅一二。”刘掌柜也趁机扮可怜。

卫朔当然不会相信两位粮商的言辞,但也知道估计八千钱一石应该是对方的底线。故而沉吟了一下说:“好吧,今后我们就暂以此价格来交易吧。不知二位准备购买多少青盐?”

刘、李二位掌柜虽然在祝其县算是个大商贾,但在整个徐州仍然是上不得台面的小人物。本来二人打算就这么浑浑噩噩过一生,没想到卫朔突然出现了。

青盐换粮的计划让二人看到了发展壮大的机会,他们都有野心想借助崂山的青盐开拓更大的市场。

“自然是多多益善,就是不知此次卫社长准备在祝其县投放多少青盐?”

“嗯,既然二位如此慷慨,卫某也不能小气。本来在下只准备在祝其县交换两千斤青盐,可如今看来二位是不太满意了。你看这样行不行,这两千斤青盐算是定金,你们二位如果能在三个月内给我们崂山运送一万石粮食,未来一年内我们可以向二位提供三千四百石青盐。”

“而且在下还可以向二位保证,只要将来你们有能力把粮食或者其他商品运到崂山,我们都可以用青盐交换。二位可以考虑一下我说的这个合作协议怎么样?”

卫朔的大手笔顿时让刘、李二位商人瞠目结舌,如果真像卫朔说得那样,将来他们二位即便不能成为徐州最大的商贾,起码也会成为影响力最大的盐商、粮商。

“那不知崂山都缺什么东西?卫社长列出个清单,我们也好照章办事。”

“这么说吧,眼下崂山是一穷二白,除了盐啥也没有,什么东西都缺。两位只要能运过去东西,就不愁卖不出去。”为了繁荣崂山,卫朔可是豁


状态提示:第26章 在徐州的第一笔交易--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