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群雄召唤>第243章 三种情况
韩遂杀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中平五年,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何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驾崩、宦官失势之机诛灭十常侍,但没有取得何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牧的董卓进京,胁迫何太后同意。然而此举打草惊蛇,董卓尚未抵达京城,何进已被宦官下手谋杀。同年九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正月,袁术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曹操任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董军。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自己则焚毁宫室,挖开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阳方圆200里荒芜凋敝无复人烟。而关东联军惧怕董卓精锐的凉州军的战力,无人敢向关西推进,全都屯兵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而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于难。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联合军至此解散。

当然,这些事情都还没有发生,不过,曹老板和董卓之间各种联系却是不好说。

第一层次,什么都不懂的,那就是龙套炮灰的命。

这种人,哪怕是你实力再怎么强悍,那也是被人玩弄在鼓掌之间。不要说什么项羽是这类无脑的话,当初有范增压阵,后面没范增压阵的时候,一路上各种张良、陈平、韩信的算计,就没哪次不中招的。

再比如吕布或者是没有李儒、贾诩坐镇的西凉铁骑,那就是专业的打手货色,除了做打手,就没啥有高屋建瓴之类层次的表现,完全是被牵着鼻子走的剧情。

而第二个层次自然就是看透表层问题的那些。

这个怎么说呢,在一半局面下,基本上有这样子的智力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但是这个层次上升到数十万人马的生死大战,乃至是决断国家未来走向的决断中,智力层次仅仅是如此还是不够的,甚至反而会出现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悲惨局面。

一方面来说,对于最一流的那些智者,玩弄蛮子的难度和玩弄小聪明的二流人物的难度是一样的,只是侧重针对的角度不同而已。

另一个方面,有些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思路反而会是稳扎稳打,按照自己的角度来,那种直来直往的个性,扩张起来迅速,收拢人心之类的事情效果更好,反而不容易被一些阴谋诡计秒掉。

而针对某些二流智者,自作聪明的家伙那就不一样了。

这些家伙不懂装懂,自作聪明,反而容易让一流智者挖好陷阱等着他去跳。

前面就说过关于针对那些死读书的智者的问题,反其道而行就能虐的他不要不要的。二流谋士之辈虽然要略胜这些人一筹,其实原理是差不多的,不外乎就是多绕一个弯而已。

对于这类人,贾诩的意思很明显,丫的就是懒得和他一起,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前面那类再怎么样,说的有道理就能说服他们,可这一类,自以为看透了问题,指不定就能在战斗的时候跑过去贪功冒进,导致整个计划功亏一篑,绝对的坑队友有木有?

所以说,这就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审核,只有真正看透这些的人才有资格作为队友一起作战。

“伯温,你去仲颖兄那边一趟,把这个事情给他揭开,顺


状态提示:第243章 三种情况--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