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武侠开端>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十年的清明吏治

为了治理吏治,而杀数万人?

听起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历史上那些群主,有愿意为巫蛊之祸杀数万人,有愿意为造反杀数万人的,也有愿意为派系争斗,而杀数万人的皇帝,但就是没有愿意为了吏治,而杀数万人的!

不要说数万人,牵涉到数十名官吏,就“投鼠忌器”了,涉及到数百人,就只诛首恶了,涉及到数千人,简直动都不敢动,甚至不愿意动,以“水至清而无鱼”来安慰自己。

公元1774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九年,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甘肃冒赈案开始,甘肃全省上下所有官员集体以赈灾名义,年年瓜分灾款,无一人不贪,无一人举报,时间长达七年之久,上面的朝庭,对此事竟然一无所知!

最后,还是逼得逼得当地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反清起义,这才引发了这件大案的败露。

如此骇人听闻的案子,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最后“涉案”的大小官员,也就是113人,整个甘肃官场集体的行为,最后只处理了113人!

被处死的,也不过是47人。

而到了朱元璋这,就是“自今犯脏者无怠”,洪武八年时,他下令将犯脏罪的官吏,一律贬到凤阳老家干农活,仅洪武九年一年,在凤阳种地的官吏就接近一万人,大部分都是贪钱官。

这些,应该是情况比较轻的犯脏官,那些大官,比如说户部侍郎郭桓盗卖官粮一案,牵涉到了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高级官员,查清之后,被老朱全部在闹市处死,尸体遗露街头。

不止如此,连这六部侍郎以下官员,也统统处死,各布政使司有牵连的官吏几万人也都逮捕入狱,严加治罪;全国各地卷入这一特大贪、污案件的官吏、富豪,被抄家处死的不计其数。

这些数字,在纸面上听起来都让人心荡神摇,更何况是当时真正面对这个局面,朱元璋的压力该有多大?

但他就这么做了,你敢贪,我就敢杀!看看谁的胆子大!

林牧佩服朱元璋,特别佩服他这一点,眼里从来就没有说“为了大局稳定,容忍一二贪案,让水浑一点,反正短期也看不出什么坏处”,那是真把百姓利益,放到第一位的主。

有人可能会问,他这么杀,不会引得朝局动荡,天下大乱吗?

还真不会!

朱元璋时期,河清海晏、百姓乐业。

清人朱彝尊《明诗综》中收录了反映了朱元璋时社会民生的一首诗,“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冽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与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形成了鲜明对比。

即使是《明史》的纂修者,清代官员张迁玉,也对朱元璋时期的吏治极为推崇,在清朝快把明朝黑成狗的时候,也没法不在《明史》中承认朱元璋吏治的成效,连清朝的皇帝,都没有对此进行抹黑,估计心里也是羡慕嫉妒恨,只能在老朱的相貌上黑黑他,看着满朝庭的“狗奴才”yy一番。

没办法,从朱元璋开始,60余年的吏治清明,放到整个世界史上,那也是独一份、傲古绝今的,在朱元璋治下,当官风险很大,但当老百姓,那确实是不错的一个职业。

这样清明的吏治、这样残毒的治吏手段,让整个明朝初期,都处于一种昂然向上的氛围之中,除了建文帝朱允炆那个志大才疏、害国害民的废物,其他明成祖、仁宗、宣宗俱都借鉴沿袭,对官场上持续净化,也成就了“永乐之治”、“仁宣之治”的盛世,所谓的“康乾盛世”这在这两个哥俩面前,简直就是个渣。

当然了,这样的治吏手段,当官吏肯定不喜欢,明朝的这两个盛世声名不显,也算是这些官员的功劳了。

而到了明中后期,皇帝昏庸一些,治吏的手段软弱一点,对官吏纵容一点,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明朝的衰落。

可以说,朱元璋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结果,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反、贪的结


状态提示: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六十年的清明吏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