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盛唐不遗憾>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李安总觉得杜甫这货好像发现了什么,只是不肯随意说出来罢了,或许他自己也觉得这只不过是捕风捉影,不足以到处乱说,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但任何人只要是心里藏着事情,都会憋着难受的,就算老杜这一大把年纪了,也同样是如此,所以,他也是想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给说出去的,尤其他眼前的李安,也不是一个爱传闲话的人,也毫无理由去陷害他这个大唐报主编,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老杜,你到底发现了什么,藏着掖着能舒坦吗?”

李安开口问道。

老杜酝酿了片刻,开口说道:“不瞒李侍郎,下官有一个好友,是宫里的御医,是一个医术了得的人,他……”

酝酿了半天,老杜竟然开始宣扬这位御史好友的精良医术和履历,虽然这是接下来要说事情的前奏,可李安还是觉得这是注水,是毫无意义的废话,听这些显得毫无必要。

“老杜,捡要紧的说,就不要说医术了。”

李安开口打断道。

老杜愣了一下,接着蹙眉说道:“李侍郎有所不知,我这位御医好友,曾给陛下和诸王都瞧过身子,他发现庆王,荣王,还有太子的身子都不太好,尤其是庆王的身体已经日薄西山,都已经没多少日子了,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甚至庆王自己都意识不到,可他是医者自然能看出表面背后的本质,可又不敢说出来,以免惹祸上身,荣王虽然面色红润,看着身体还好,可这只是一副皮囊,内里已经被酒色掏空了,犹如冬日的枯木,只要风大些也就折了,太子长期抑郁,心内也早已郁结成病,若郁结不能打开,只怕……”

很显然,老杜已经不敢继续说下去了,这些话都是不能随便乱说的,若是被有心之人听到了,那就麻烦大了。

这种医者不敢给患者确诊的事情,自古以来是非常普遍的,而且,几乎是心照不宣,十个人看过都不说患者有病,哪怕病人已经病入膏肓了,也会选择隐瞒。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自然是因为医者希望自己能够明哲保身,担心祸从口出,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

比如三国时期的华佗,看出曹操头内有疾患,要求做开颅手术,结果曹操非常愤怒,觉得华佗是打算杀了他,先把华佗囚禁,然后将其杀害了。

如果华佗当时不这么用心,直接随便开点滋补的药材,给曹操调理一下,哪怕治不好这个疾患,至少也不会让自己丢掉性命,而自己实话实说却把小命都搞丢了。

还有一个更搞笑的,是扁鹊给蔡桓公看病,在病情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蔡桓公完全不信,很严重了之后还是不信,毕竟,这货的身体一点异常的感觉都没有,而真正能够感觉到自己真的病了的时候,也就是无药可医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一切都晚了,扁鹊早就逃之夭夭了,否则,只怕就要给蔡桓公陪葬了。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体在没有什么不适的时候,是很难让他承认自己有病的,若是有医者说他有病需要治疗,肯定会被责怪,甚至被打个半身不遂都是极有可能的,而医者也是要生活的,谁敢去惹这个事情。

所以,李安非常能够理解老杜的这位朋友,他的这位朋友也是不想惹事儿,毕竟,有些事情不是医者能够解决的,医者也是普通人,而不是无所不能的神仙,不可能解决所有的事情。

比如庆王的身体已经日薄西山,但这是长期积累造成的,就算这个御医告诉庆王,他也给不出解决的办法,如此,岂不是给庆王他老人家平添烦恼么,治不好庆王的病就不要告诉他,否则就是给自己找事儿。

荣王的身体是被酒色掏空了的,生了那么多儿子能不累么,按照华夏医学的说法,精满不思淫,也就是说,一个真正健康的人,是不会没事就想寻欢作乐的,只有身体已经亏虚的人,才会整日想着寻花问柳,这是因为精力充足的人,浑身上下的元气都是满的,都是固定的,而身体亏虚的人元气不足,而元气不足就必然会导致元气乱窜,从而萌生欲念


状态提示: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