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宰执大宋>第二十五章 南阳诗会
今年大旱,河北灾民迁徙流离,富弼在青州及京东路广赈灾民。

富弼劝谕青州百姓士绅腾出闲置屋舍,再加上腾出的许多公有官廪,依不同地点,分别处置灾民。又挑选青壮有力者挑选数万,编为厢军。各处安置的灾民,州衙及各县官府每隔五日,就派遣人,分持酒肉、饭粮详加慰藉。因富弼救灾出于至诚,所以人人为其尽力。

青州境内山林陂泽所得之自然利益,可以资助生存者之物,听任流民擅自取得不干涉。死者辟大冢葬之,名目曰“丛冢”。逃荒流离青州的灾民大都收到很好的赈济。

到了今年麦熟时节,灾民各自以暂时安置地之远近,分发口粮,令其得以归家,灾民俱都感激不尽。

当今官家听说富弼救灾之事后,派遣使者嘉奖慰问,授礼部侍郎。富弼却推辞说:“这是守臣的职责。”坚决辞谢不接受官家的表彰。一时,朝野对富弼的事迹,大是称赞。

大宋以往,救灾者的做法,都是聚集流民于城郭之中,煮粥给食而已,没吃完的,经日曝晒后,立即蒸发成为疾疫传染之源头。再加上灾民相互蹈踏、接触穿梭而迅速形成流行病;或有等待哺食,却数日得不到粥喝而仆倒毙命的。凡此种种,名为救济,而做法其实是杀害他们,灾民很难得以周全。

自富弼此次订立这种分散救灾新法后,既简便又周全,当今官家亲自下诏,晓谕天下,今后救灾以富弼在青州的这种救灾模式,为标准模式。

富弼不但赢得了灾民的尊重,也赢得了青州百姓的尊重。青州士绅百姓在青州风景胜地石子涧旁建有“富公亭”,亭旁相连又建一“水廉堂”以志富弼事迹,令后人缅怀和祭祀。

正是以为此,富弼在青州威望极高,是以朱老夸赞富弼救灾之举!

富弼听了却动容的道:“富某何敢忝居此功,全仗青州士绅百姓鼎力支持!”富弼说的确实是心里话,这次要是没有青州百姓的鼎力支持,他绝对不会把赈济灾民的事情做到圆满的。

众人纷纷道:“全仗富相公统筹大局,调度有方!”

富弼举杯道:“阖州百姓才是最大的功臣,正是因为在座诸位和阖州百姓戮力同心,才得做成此事,富某在此敬诸位及阖州百姓一杯,代河北百姓致谢,来,饮胜!”

众人纷纷举杯道:“这都是大家应该做得,我们敬富相公,饮胜!”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南阳诗会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