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席卷天下>第456章:先南后北
兵兵种相应辅助骑手依然保留。

按照二十五万野战兵团的数字。步军占到的数量该是有十五万,要是再算上附属建制,其实步军就是拥有接近三万的非直接参战兵员。骑军的数量则有十万,七万为轻骑,两万突骑兵,一万甲骑具装,那么骑军拥有的辅助骑手有七万之多。总体算起来拥有人员的总数量还是有三十二万之多。

汉军的军制将对民伕的依赖完全消除,那么汉国的徭役政策就不再存在“更卒”那么一说。

所谓的更卒,就是徭役中的一个一年需要服役三个月的民兵。更卒与正卒是西汉和东汉时期的兵力来源。

西汉因为与匈奴进行了一百三十余年的战争,全国适龄男子几乎全部拥有当兵的经历,然而西汉的脱产士兵的数量,也就是正卒的数量最多的时候也就不到五万的样子。

东汉对外战争是采取边军为主力,征调良家子补充和扩编军队数量,那么边军其实也是以服徭役的更卒为主,导致东汉的正卒只有八校,分为南军和北军。一校从一千人到三千人不等,还雇佣了相当数量的南匈奴人、乌丸人、鲜卑人。

刘彦领导下的汉国没有了更卒,那是在为军队的近一步改制做基础,比如野战兵团的士卒被选锋之后进入某个建制,登记造册的时候会获得多少数量的田地,田地就是给予士兵的军饷,那么就有了府兵制的影子。

战兵除开在加入军队后可以获得田地,他们立功之后还会成为二十等爵的利益既得者。二十等爵的每一级都会有相应的赏赐,注定了军方在国家向外开拓时会是最大的受益者,使军队对外征战保持热情,说白了就是刘彦在打造一直向外扩张的基础。

从文官的角度出发,他们并不希望利益被军方占去大头,不过现在还没有纯粹的文官,讲求的是下马能为官上马可为将,文官和武将的是有分歧,但是双方的矛盾并不尖锐。

“北伐的事情交给北伐兵团。”刘彦现在重视的方向已经逐渐转到南边,他问:“关于南征事宜,众卿可以各抒己见。”

随着石虎主力一再避战,北线的战事长久化已经可以确认,冉闵杀入了广平郡,下一步就是对河南地动手,接下来面对的不会只是石碣赵军这一批胡人,一旦石碣赵国真的将幽州转交给慕容燕国,后面吕泰兵团会被抽调南下,北伐兵团对上的就是石碣为首的石碣赵军和慕容鲜卑为首的慕容燕军。

吕泰兵团南下是必然的事情,他这一支部队属于野战兵团建制,对南边动手是野战兵团的事,那么怎么能够让吕泰兵团缺席。

“要南征之前必要先造势。”纪昌是眯着眼睛,说道:“王上讲求民族大义,使中原遗民无不以箪食壶浆方式迎接我军。南方三四百万人,有百万众是在永嘉之乱后南逃,大汉痛击胡虏使他们心有戚戚焉”

要是按照史料的记载,东吴末期的人口数量是有二百五十万人左右,这个数据没有将诸越和诸蛮算进去。东吴时期到“衣冠南渡”之前,有发生过多次的战乱,不过波及的范围并不广,保守估计人口该是增涨到三百万左右。西晋崩溃有了东晋小朝廷,由中原逃到长江以南的人粗略估计有百万人,那么东晋小朝廷治下拥有的人口笼统来讲差不多就是四百万。

“心有戚戚焉?”桑虞并不是要反驳纪昌,他嬉笑着说:“该是羞愧多过于欣喜。”

纪昌只是看一眼桑虞并不搭话,向着刘彦继续说:“可以争取到一定的民心为大汉所用。”

刘彦倒是比较倾向于桑虞所说的话,南逃的北方世家与长江以南本土的世家一直都在竞争,是以南方本土世家被南逃的北方世家压制形成定居。南逃的北方世家对新生汉国不断战胜胡人不会感到欣喜,甚至可能生出一种愤懑的情绪,那么从近期东晋小朝廷再次上蹿下跳判断出来结果。

东晋小朝廷有立志北伐的人,更多是被胡人打怕了的懦夫。立志北伐也是真的付之行动的那批人,现在是死的死,没死的大多归于刘彦,更多是陷入难以挣脱的内


状态提示:第456章:先南后北--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