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人人都爱马文才>第363章 沉冤得雪

魏晋之时, 士庶之别虽然严重, 但依旧还能举贤举能, 使得不入流的草野遗贤被举为士族, 也有乡品下等而能任高官之事。

然而发展到南北朝之后, 尤其是南朝, 士庶之分就变得僵化而严格,仕官的起点也由门第决定,身份变得越发重要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 很多铤而走险,或为子孙后代、或为荣华富贵,总想着用各种手段冒认士族, 但士簿事关徭役赋税, 正如崔廉所说,天下士族已经多到国家无法供养的地步,士族身份被赐予的事情也越来越少, 即便是皇帝,也没有滥定士品的权利。

所以像梁新这样,因才干和能力挽救整县百姓的身份、消弭了水祸带来的灾难的能吏, 被中正官授予“入品”的资格,并交由当地司徒府在士簿里添加名讳、在郡府中去除服役义务的事情, 就显得格外珍贵。

但谁又能知道,当地的司徒府与萧宏门下有着利益关系, 被该授予梁新的士缺被人顶了, 被顶了就算了, 后来梁新还被人杀了。

这么多年来,萧宏买卖士位不知凡几,他自己就是扬州将军,有凭借“军功”提拔入士的权利,这些年军中谁有钱谁就能买个出身早已经不是秘密,但滥授勋位和直接买卖士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时马文才和祝英台从江无畏手里得到了那些账簿,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将那些年代久远的名字抄了出来,除了之前梁山伯发现被安排在南徐州的几个身份不明的将军外,还查到了不少手握实权的文武官员。

梁新的名字,就是在誊抄时被发现的。

正因为发现了梁新的名字,原本准备拿着这个账簿以图日后的马文才,在犹豫了一阵子后,决定将这个“功劳”送给梁山伯。

当年他刺杀王足明白了一个道理,哪怕你做了再多的准备,你见到的实力不见得就是真实的实力,也许他以为能算计到别人,说不定就为此丢了性命。

如果只是一两个人手握军权还好,可是这账簿里的不少人如今已经是一方将领,他又不是临川王,想要拿这个去要挟别人,也得有这个命去要挟。

御史台也是一样的想法。

这件事牵连之广、涉事之深,已经动摇到国本。

萧宏那个蠢货可能只是见财起意,但是被安插在各处的人不见得都只是为了出身,尤其被顶替了士籍的人有不少都死于“意外”,梁新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说明有隐藏的更深的力量在替萧宏收尾,萧宏只是被利用着出头的那个替死鬼。

御史台明白这个道理,皇帝也能看出来,御史大夫王简怕皇帝为此心软,这士簿到了手,硬是没有将消息透露出去,当时查抄宝库的禁卫军也只把注意力放到了那些兵器和金银财宝上,没有几个人发现那些装着书册的木匣,也给了御史台更多的机会。

于是才有了今日金殿上“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御史大夫王简和侍中谢举,一为寒门官员之喉舌,一为清贵官员之魁首,两人分别代表着寒门和高门的态度,此时竟齐齐为了混淆士籍之事向皇帝发难、要让临川王翻不了身,概因临川王昏聩之祸带来的灾难,已经超过了他昏聩这件事本身。

人蠢不怕,怕的是蠢极还身居高位,被人利用而不自知。

王简和谢举将此事一揭发出来,朝堂震惊。几位听政的皇子更是齐齐色变,其中论太子最是骇然。

“我,我……”

萧宏也已经吓瘫在地上,他已经快忘了这档子事了,早些年他确实靠这个大发过一笔横财,但自从他的财富积累到一定地步,钱已经能生钱,这么麻烦的事情他已经不再插手。

以前得了他好处的人也不会四处宣扬,这种事大家心照不宣,最多年节时被他弄了身份的人会来送一份节礼,算是感谢他的提拔之恩。

谁知道这事会被揭开?

心里觉得这事绝不会比刺王杀驾和私藏兵器更厉害的萧宏,当即故技重施,哭着认错:

“这些都是臣弟当年糊涂,为了求财被人撺掇犯下的错事,臣弟已经很多年没做过了,


状态提示:第363章 沉冤得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