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人人都爱马文才>第426章 不进不退

就在朝中百官头疼着无法进入同泰寺、只能在门外痛哭流涕求见, 此时马文才却坐在同泰寺的静室, 跟皇帝四目相对。

徐勉对太子的话其实不假,皇帝走之前确实没有带走金匣虎符,也没有带走国玺玉印,甚至担心儿子不知道这件事, 还拐了个弯透露给了东宫那边。

有了虎符就能名正言顺的接管军队, 有了印玺就能代理国事、处理政务, 甚至可以控制朝中百官的喉舌。

所有的一切都放在那里,好似太子只要伸手, 就能够全部拿去。

“陛下,您的良苦用心,臣怕太子殿下不能理解。”

马文才轻嗅着鼻赌檀香,叹息道:“太子殿下君子端方, 在他的心中, 对您的敬爱也许比皇位还要更重, 您逼他用雷霆手段, 其实与其是在试探太子殿下, 不如是在试探东宫的臣子们。”

“知我者, 佛念也。”

萧衍已经换了一身黑色的僧袍, 手中拨动着念珠,除了头发尚在,从举止气质已经看不出和一个僧人有何不同。

“太子年幼时, 我担心他性子太过温和, 指派给他的家令和詹事都是处事强硬果决的人, 希望他们能弥补太子性情上的不足,给与他正确的引导,他们都是世人赞叹的大儒、谋士,也确实将我的太子养成了这世道道德需要的样子。”

他缓缓道:“我接手这个国家时,南方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经历过几朝昏君的统治,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他们需要一位仁慈的君主,我也希望太子变成一位仁慈的君主。”

“可时事是会随着政局的变化发展的,如果下将乱,太子还不能明白过来什么才是真正的‘安稳’,他就不能胜任太子这个位置。”

听到皇帝谈论起家事,马文才一句都不敢插嘴,只能眼观鼻,鼻观心的跪坐在那里。

“其实朕很多年前就向太子隐晦的指出过很多问题。”

萧衍起对孩子的不满,并不带着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怒,而更像是长辈对朋友发出的无奈感慨,这让马文才没有那么惶恐。

“他太过在意‘名声’,当年入大理寺历练时,主官主审案件,只要他在旁听的,一律都将刑罚减半、尽可能的宽大处理,以至于到如今只要有部门想要将犯人轻判时,都会用各种悲惨的理由,特地报到太子那里处理……”

“他有抚民爱民的名声,所以每逢雨雪寒,便会亲自去救济穷人。可他镇抚百姓,却用的是军服军衣,我让他主管军服后勤,是为了让他了解行军打仗、补给为先的道理,他却以下太平为由每每克扣军中的冬衣。魏国六镇动乱不休,皆因士卒不能温饱,我训斥过他过几次,最后只能收回了后勤的差事。”

萧衍手中的念珠不紧不慢地转动着,语气中的无奈也更甚了。

“结果,他就让东宫的官员都缩衣减食,情愿让身边忠心耿耿的从人忍饥挨饿,也要维持每到冬寒赠衣送食的惯例……”

“帝王是替上治理国家的子,不是被臣子摆布的傀儡。帝王可以崇佛,可以好名,可以贪财,可以爱色,却不能让这些变成臣子可以利用的弱点。”

萧衍像是在教导自己的子侄那般对马文才着。

“就如陛下赐给臣的那么多铜一般?”

马文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立刻从萧衍的话语中听出了一些治国的道理。

“世人都道陛下崇佛,担忧佛门日渐奢豪,却不知陛下才是那个富有四海的人。”

“是,就如那些铜器。”

萧衍笑了,笑得既有些自豪,又有些惋惜。

“先皇后教会我一件事,如果手里没有足够的资本,就只能听命于人。”

所以成婚之后,家中钱财全都是由郗氏管理分配的。当年他的后宅虽有别人赐而不能辞的女人,却从未有人敢起什么歪心思。

“虽然歌功颂德时都我是下之主,但我真要用钱做些什么,下又变成我的主人了,所以,名声这东西,就是用的时候拿来用用,别放在心里。”

萧衍知道下人对他崇佛有许多怨言,但崇佛对他的统治有利,这些怨言就成了


状态提示:第426章 不进不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