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重生明朝当皇帝>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时候开启战端了
所惩戒的,这是朱由校暗藏在自己内心里的想法,他不可能为了新政改革而真的让大明的吏治因为马士英的作用而无限恶化下去,现在自己一边让都察院惩治贪污腐败也有告诫马士英的意思。

马士英还要再用,国内的大动作也还要等三个改革试用点完全进入成熟模式即在姓和当地士绅们完全习惯这种政策之前,朱由校不打算在短期内再在大明国内搞什么大动作。

禁卫军已经有十万勇士,九大边镇也已补充实额精兵十余万,而军械司这个军备生产基地已经进入成熟期,已经能满足武器的基本需求,除此之外,皇家银行的储备也已达到可以应对百万军队作战一年的军饷支撑,皇家织造局和皇庄也已储备足够的军装和粮草等军需,据其负责人向朱由校禀报,可以满足一年的大规模作战。

既然如此,朱由校觉得也该是时候亮一亮大明的利剑了,禁卫军也该去和外部的强敌作战一番,不能一直待在国内剿匪,要想战胜鞑子的精骑,也只能与其多次实战才能从中寻找的诀窍,并摸索出最好的战术安排与锻炼出真正的将才。

“陛下有旨意,着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卢象升,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刘若愚,兵部左侍郎杨嗣昌,禁卫军各军总兵官和九边镇各督抚和总兵官入西暖阁面圣!”

这一日正是大朝的日子,也是外地官员即将离开京城的最后一天,但就在这天,朱由校突然宣见了军队系统中的要员,而且所见之地点却是帝国最为核心的地方,所以人都有些惊讶莫名,但也感觉到陛下似乎又要做什么大的动作。

“卢阁老,陛下突然召见我等可是为了何事,所有掌兵的都叫了来,陛下不会是要学宋太祖来个杯酒释军权吧,让我等提前告老还乡吧”,王在晋与卢象升同是辽东地界最有权位的两个封疆大吏之一,也正因为此,王在晋也才敢来卢象升面前寒暄。

卢象升笑了笑道:“明初(王在晋字明初)说笑了,我等不过是陛下之鹰犬,何来掌兵一说,也就无杯酒释兵权一事,更何况如今关外建奴与关宁贼虎视眈眈,正是需要明初你这样的柱国之臣时候,提前归乡的事少不得要留个三年五载后才能有此福气,至于今日为何陛下为何召见我等,我看刘公公应该是最清楚的。”

众人也都看向了刘若愚,刘若愚这个带点书生雅味的太监现在几乎就是天下第一监军,一边掌控着天下第一对内情报机构,即东厂,与后世民国时的中统头子一样,掌握了不少天下达官显宦的把柄;一边还是当今陛下嫡系王牌集团军即禁卫军的大总管,同卢象升一样,在十万禁卫军中,从各军总兵官到各营指挥使都是其学生。

但刘若愚为人低调,且也深知越是身居高位就越要谨言慎行,另外他也的确不知道陛下的意图,便连连摆手道:“诸位别取笑刘某了,鄙人不过是陛下一家奴而已,哪里知道些什么。”

王在晋见刘若愚也不肯说,也不好再问,孙传庭见此倒是哼了一声,耿直的他很明显的表达出对宦官的憎恶。

而刘若愚全然当做没听见和孙承宗交谈起来。

但这时候,不甘寂寞的兵部左侍郎杨嗣昌却提着红袍走了前来,凑到一干一品大员前面来,道:“依下官看,陛下怕是要再起战端了,诸位请想,如今陛下借南巡之机,重立儒家孔门之正统乃南宗,同时又亲祭孝陵和天下忠良,更是大胆革新,实施新政,扭转国库数十年来之亏空,不可谓不圣明!但对于一个明军而言,这些都是文治,陛下要仿效汉武唐宗,自然是要有武功的。”

一干大员觉得杨嗣昌说的有理,便都朝他围拢而来,只听杨嗣昌继续说道:“诸位请想,如今我大明国力已是蒸蒸日上,披甲之兵数十万,而当初关外的吴襄叛我大明,屠杀我京畿百姓,建虏则依旧占据我辽河以北二十余城,沈阳重镇更是被其据为京都,这实乃国朝数百年来未有之奇耻大辱,陛下虽当**得黄台吉那厮下跪,签订城下之盟,但陛下也曾断发明志,有一天


状态提示: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时候开启战端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