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明帝国日不落>第二百章:线膛火炮
有膛线的火炮,发射时弹丸沿炮膛膛线旋转前进,出炮口后具备一定的转速,可以保持炮弹稳定飞行。

这样的技术应该是二百多年后才问世,当然要严防技术外流,在岛上生产这些跨时代的产品,保密工作相对容易多了。

线膛炮初速高,射程远,弹道呈抛物线,适合远程打击,而膛线的主要作用在于付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得弹头在出膛之后,由于向心力的作用,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以提高命中率。

这样的火炮类似于英国阿姆斯特朗式火炮,可惜还是前装。跟同时期火炮的区别就是有了膛线,火炮的尾部增加了筒式箍,保证火炮不会炸膛。

黄家火炮多层复合炮身拿同时期整体铸造式炮身来比,好处就是其重量大大减轻,铸铁炮弹外面像米尼弹一样涂软铅以噬和膛线。这样就可以让炮弹有效噬合膛线并旋转射出,炮弹设计成现代炮弹式的圆锥弹头。

只是膛线炮制造不易,特别是用来加工的铣刀太难得,如此高硬度的材料完全靠大师傅的经验和手感掌握。

没办法,以大明的科技还无法进行原材料化学成分分析。只能通过物理性能测试大概决定特种钢材的用途,还好赵时敏带着会写字的青年工匠形成了文字。

以后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大师傅会层出不穷,产量自然水涨船高。

如今黄家人口猛增,从王恭厂弄来的一千多工匠拖家带口有六七千人,这其实也缓解了黄家在京师安置房的压力,多出来的地盘就可以建筑大量商品房了。

黄家现在有了三个岛屿,总面积超过二十平方公里,人口有军民不下三万,冷兵器部队有三个总旗弓骑兵连军官一百八十骑,六个总旗重步兵三百六十人。

热兵器部队有八百八十人,其中合格火枪手二百人,装填手六百八十,由于来了一百几十个制造火铳的大工匠,燧发膛线枪的产量上去了。

现在每个月可以出厂二百支,减去训练中报废的,每月可以有超过一百五十支的净增加值。

黄家的燧发枪可是精工细作,枪管都是经过多次锻打增加密度的优质钢材用畜力钻床钻孔来制造,现在无法生产无缝钢管,卷制的钢管质量靠不住,黄家根本不容许有一丝瑕疵的武器可能伤害到英勇的战士。

本书起点首发,如果各位看官觉得本书还行,请到起点中文网给本书投一下免费的推荐票支持一下作者,一定有更加精彩的情节回报最新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章:线膛火炮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