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诡三国>第2040章 三得三失,行台三论
,要反腐,然后另外一方面全数只是提拔和自己有关系的,不是自己人,即便是再有才能也不用,贪婪无度,没给钱便绝对不办事,当然给了钱也未必真办事……

标准定下来,就确确实实的按照标准来办,面上一套,里子一套,自然是令人反感作呕。

其实关中群僚,也不是全数都是寒门,不问门第而仕的,其中也有不少是旧日高门出身,甚至与斐潜有些七扭八拐的关系的,这些人,若有能力,斐潜也一样都录用,并不会双标对待。

这些旧日高门之人除了才能本身达标之外,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旧门子弟,尤其是在民生政务上,经验要来得更丰富一些,授职任官,比较容易上手。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为了安定团结,不至于一上来就搞对立闹矛盾。

至于三军当中,自然多是从卒伍中简拔的寒门乃至庶民,这些人形成了斐潜权柄的支撑体系。如今几个驻守地方的重要将军将领,基本上都是寒门出身,如果不是斐潜,这些人几乎不可能会有当下的高位,因此在整体利益上,这些将领和斐潜具备极强的一致性,至少在当下是紧密结合,牢不可分。

也正是因为如此,斐潜才有办法端坐关中,并不用太过于担心四边的将领出现叛变的情况。除非斐潜真的搞得天怒人怨,四方不宁,否则这些将领都不会傻乎乎的听旁人几句鼓动就和斐潜决裂。

再加上农学士工学士,学宫大考,还有近来推动的女官体系,虽然说斐潜并没有直接的表示什么『不问门第,唯才是举』,但是实际上在行为当中已然可见端倪了。

很明显,唯才是举,是为了打破官僚的垄断。垄断眼中只有利益,所有垄断之下的技术更新,都是为了利益而已,尤其是在统治阶级的垄断,更是容易形成对于王朝不可挽回的破坏。春秋战国证明了血统的垄断终究覆灭,而大汉用三四百年的时间证明了世家的垄断也是个祸害,斐潜自然不可能在继续走先前的老路。

郑玄随即又竖起第二根手指来:『所得之二,乃行台制度,仿之朝廷,任事分明……』

西京尚书台,原本这个玩意,就跟废物差不多,当刘秀把大汉中枢转移到了雒阳之后,长安所谓的尚书台就基本上剩一个空壳了,而现在骠骑将军斐潜重新架设起来的西京尚书台,变更旧制,又新设了一些部门,尚书令之下,分工令曹参照后世王朝的六部,职权明确,结构也相对来说比较严谨,自然减少了一些部门之间推诿和扯皮的可能性,确实是让郑玄击节赞叹的。

之前大汉三公制度,其实相互之间职权交叉,就像是赋税钱财,有归于大司农的,有归于少府的等等,账目也是混乱不堪,搞得朝堂一旦需要用钱,皇帝就盯着大臣,大臣就瞪着皇帝,都认为对方有钱,对方喊没钱只是想要坑自己的钱……

斐潜现在统一归于户曹,然后归于尚书令之下管辖,就连将军府的用度也是在户曹帐下走,这就让许多人想要攻击斐潜贪腐都有些找不出理由来,这也正是郑玄对于斐潜佩服之处。

郑玄说的第三条是,『兴教化,育士林;定考试,选吏治。』前六个字,基本上来说,是普天下基本上都认同的善举,而后六个字则是对于斐潜的考试制度的肯定。

在一些事情上,确实有一理明百理通的可能性,但是在实际政务之中,还是很多时候会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局面,就像是那个什么芯,什么气功,什么大师,真的能蒙蔽那么多人?还不是处于各个方面的考虑,有的人揣着明白装糊涂,或者说揣着好处装糊涂?

所以,偏向于事务性的考试,就使得真正走上管理岗位的这些官吏,不至于对于自己将来面对的事务一无所知……

当然,『三得』之后,自然就是『三失』了……毕竟前面的大都是铺垫……

郑玄道:『第一失,过重工商。』

在大汉的普遍观念之中,农业固然是国家第一要务,工商则只是末业而已——当然就社会发展水平来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斐潜为了尽


状态提示:第2040章 三得三失,行台三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