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宋将门>第292章 出乎预料的敌人(加更求票)
在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就相当于大家事先预付定金一样,到了约定的日子,就要花比以往低许多的价钱,买到想要的铜器,难道不是德政吗?”

苏八娘神情从容,声音极为好听,用浅显的道理把票据的功用说了清除,不少人频频点头。

可还有人疑惑道:“到时候就一定能拿到铜器吗?万一抵赖呢?”

“是啊,到时候铜器涨价了怎么办?”

苏八娘笑道:“这个票据其实就是双方的约书,拿不到铜器,自然就去衙门打官司,堂堂皇家银行,是替圣上开的银行,他们敢欺骗老百姓,还能拿圣誉开玩笑不成?至于说涨价么,那么就要恭喜你了,能赚上一笔。”

……

下面的人无论怎么提问,苏八娘都能从容回答,滴水不漏,众人听完,纷纷颔首,似乎真是个不错的东西。

还有更敏锐的,突然发现这里面有商机啊!

宋人好赌,关扑遍地,什么都能拿来赌钱,稍微想想,其实这个票据就是和银行签署的一纸赌约。

如果到时候铜价下来了,现在付款就赔钱了,如果不涨不跌,就没有损失,假如铜价大涨,到时候就狠狠捞了一笔!

妙哉,真是妙啊!

想通了之后,好些人突然扭头就往皇家银行跑,这么有趣的事情,他们怎么可能错过?

苏八娘回到了座位,俏皮地吐吐舌头,“这下扰了茶馆的生意,不会怪罪吧?”

白氏呵呵一笑,“你这个丫头啊,就是机灵,这么难懂的期货,让你说的头头是道。”

正在这时候,有几个年轻人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四处观望,发现茶客少了一大半,顿时倍感失望。

苏轼就满肚子埋怨,“怎么回事啊,不是说四海升平最热闹吗,人也太少了?”

他正抱怨呢,苏二眼尖,捅了捅他,“哥,大姐在那边呢!”

苏轼急忙看去,果然,苏八娘笑吟吟看着他们,苏轼拉着兄弟,还有曾布急匆匆跑过来。

“姐姐,刚才是你给解说了票据吧?”

“嗯,你们也有任务?”苏八娘好奇道。

“可不是,王先生让我们到茶馆酒楼,人多的地方给大家伙答疑解惑,这一上午,腿也跑细了,嗓子也喊哑了,真不是人干的活。”

大苏还要说下去,却发现白氏和杨曦也在,顿觉失言,连水也没喝,转身又跑了,直奔下一处。

在大家的努力之下,京城很快接受了期货的概念,普通的老百姓没那么多鬼心思,他们买铜器,是为了给孩子结婚用,生怕价格涨了,才跑去排队抢购的。

现在好了,买票据也不用排队,方便快捷,只要到期了,拿着票据就可以兑换,比买一个镜子放在家里落灰好多了。

而且铜价下跌的时间太短暂了,大家都有点不相信,他们宁愿相信以后的铜价还会上涨。

出于心理预期,很多百姓都涌到了皇家银行,争抢着购买票据。

自从推出票据以后,每天卖出去的铜镜下降到了3000面以下,而票据则是突破了两万。

一边是冰,一边是火。

两重天,让银行方面又是欣喜,又是焦急,他们把应付挤兑的精力,都放在了扩大生产上面,忙得不亦乐乎。

“这个王宁安,真是难缠!”文及甫在地上走来走去,摇头感慨,本以为靠着挤兑就能把银行的铜器榨干,接着王宁安就完蛋了。

谁知道这小子竟然又使出了诡计,弄出什么票据,愣是把危机给化解了,难怪老爹提醒自己,王宁安不可小觑呢,真是个人精儿!

在文及甫的对面,坐着一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这位最大的稀奇之处,就是一个大光头,上面还有六个戒疤,他居然是个和尚!

“文公子,这票据说穿了,就是买扑约书,没有什么稀奇的。王宁安想靠着这个翻身,那是不可能的。”

“大师,你有妙策?”

和尚微微一笑,“关键要看文公子有多大的决心了。”

……

“二郎,我的人查到了,这些日子参与挤兑的人中,许多都是大相国寺派出来的


状态提示:第292章 出乎预料的敌人(加更求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