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644>第172章土地兼并

崇祯22年(1649年7月),明军对满清发起的北伐之战,圆满结束。

大清王朝就此灭国,而明军也在占领吉林后,停止了追击。

一方面战线太长,即使有蒸汽战船帮忙,明军后勤也已经到了极限。

另一方面,明朝历次出关远征,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著名的土木堡事件,更是让明军对出征塞外有着本能的恐惧,后金之所以崛起,也是因为明军一直奉行的被动防守方针有关。

加上中原历经二十多年战乱,国内已是千疮百孔,明军虽然兵多将广,可缺少骑兵的明军,还真没把握攻入塞外。

明军停止了进攻,但满清日子也不好过,关外所有大型城镇基本被明军占领,多尔衮率领的各旗部族,只能继续往北迁徙,最终在宁古塔朵颜卫(今齐齐哈尔)附近驻留,休养生息。

遭此变故后,整个满清仅余不到四十万人口(老人多在迁徙中被抛弃,只留青壮、妇女跟幼儿),昔日占据万里江山的满清,短短五年时间,便被打回原形。

不仅如此,在满清权力显赫一时的“叔父摄政王”多尔衮,由于从居庸关绕道长途行军,致使身心疲惫,在前往朵颜卫途中,不慎“坠马”而亡。

无论多尔衮的死亡有多离奇,但他的死,加速了满清的分裂,如今之局面,年仅十一岁的顺治,根本没有能力掌控。

有部分大臣,准备立阿济格为新摄政王,甚至有人还想更近一步,废除顺治的皇位,“另选贤君”。

就在这时,顺治生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孝庄皇后)主动站出来,联络两黄旗、两蓝旗,以及遗留的部分蒙古八旗,坚决反对另立摄政王,并支持孝庄,施行垂帘听政。

皇太极时期,蒙古族女子几乎垄断后宫,仅科尔沁贝勒寨桑一家,就有三位嫁与皇太极。

而孝庄也是从蒙古大草原来到盛京,并给皇太极生下一男三女(儿子福临即如今的顺治帝),封为永福宫庄妃。

在这个危难之际,孝庄能获得满人与蒙古人的支持,不仅因为她蒙古人的身份,更是因为她的政治手腕,丝毫不比阿济格差多少。

崇祯十五年(1642)三月:清军俘获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皇太极大喜,洪承畴是明朝很有影响的封疆大员,收服他对于收揽汉族知识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统治具有非常的意义。

随即皇太极下令把洪押到盛京,派汉臣范文程等轮番劝说,洪承畴“延颈承刀,始终不屈”,为此皇太极颇费踌躇,食不甘味。

当时的孝庄看到这种状况,便毛遂自荐,亲自去劝说。

她扮作一个待女,身上藏了一壶人参汁,来到洪承畴的居处,温颜婉语,“以壶承其唇”,一口一口给洪承畴灌下人参汁,动之以情,喻之以理,经过数天的“努力”,终于说服洪承畴投到清军辕下。

洪承畴所中“美人计”,就是出自这位孝庄皇后之手,由此可见其计谋之高超。

如今不论是否故技重施,但孝庄确实做到了,不仅保住了顺治的皇位,更是成了权倾朝野之人。

然而,孝庄此举彻底惹恼了阿济格,多铎为首的一应满人将领,毕竟如今能征善战的将领,也就只有阿济格这一派,要不是担心明朝从中获利,双方当即就能打起来。

阿济格为避免过度消耗族人实力,最终联络两白旗、两红旗、以及部分汉八旗,约十五万人,将以顺治、孝庄为首的一应族人,赶往呼伦贝尔草原,任其自生自灭。

至此,满清实际被分割成了两派...........

当满清陷入战败阴云之际,此时明朝的权力中心南京,却是在举国同庆。

李自成被灭了,满清被打残了,中原大地似乎从此免除了战争威胁。

为此,朱由检甚至传旨大赦天下,规定不论罪恶轻重,包括死罪在内,都予赦免。

同时,一向抠门的朱由检,竟然在皇宫内举行宴会,邀请一众大臣,甚至南京城内的商贾名流,打算庆贺个三天三夜。

“这可比过年都热闹。”李鸿飞乘船逆江而上,看着


状态提示:第172章土地兼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