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644>第225章斗法
吉平起平坐。

可现在倒好,大明之前的“算计”已经摆在了明面上,巴图尔珲台吉趁势“反击”,连大明军方也不好意思拿这件事作为开刀的理由。

还有一点就是,蒙古人已经明白,明军参战属于板上钉钉,这时候大家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在今后的战斗中,获取最大的利益。

“这是什么?典型的优柔寡断弄巧成拙!无论巴图尔珲台吉战死沙场,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主动示好,救其入关,我们都不会面对如此被动的局面!”李鸿飞毫不留情地批评道。

大明自予天朝上国,做任何事都要讲求一个所谓的“底线”,说好听点是优柔寡断,说难听点就是迂腐。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李鸿飞岂能不明白国安局的心思,还不就是担心巴图尔珲台吉今后做大?

可你既然决定对付人家了,那还担心什么人言可畏?

先不说之前的营救计划,就算后来的“借刀杀人”不管用,趁着对方没有入关,直接出手将其拍死不就行了?

哪怕入关了,肃州境内可有十多万国防军,当即封锁消息,派兵镇压这不到三万的蒙古骑兵,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如今倒好,非但借刀杀人没能成功,反而还暴露了明军的意图,最最失败的一点,就是居然放任这些蒙古人,将巴图尔珲台吉入关的消息传播出去............

可以说,只要张超在这件事中,随便办好一件,如今都不至于这么被动。

就拿最仁慈的办法来说,只需要向蒙古人展示明军的武力,彻底封锁肃州卫,不让对方将消息散播出去,明军其实就能掌握主动权了。

巴图尔珲台吉如果不傻,就会明白这一点,要么向大明臣服,要么直接被大明“人间蒸发”。

“现在消息已经传遍边关各地,说什么都晚了,还是想想该如何解决吧。”张超厚着脸皮说道。

他跟李鸿飞关系非同一般,也只有他才敢开这个口。

“要不,找个借口,将巴图尔珲台吉..........”季东明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在他看来,既然撕破了脸皮,那就索性狠一点。

如果蒙古骑兵是草原上的一群狼,那么这个巴图尔珲台吉就是狼王,只要解决了狼王,虽然后续或许会有些麻烦,但只要明军能一直保持武力上的优势,没了“狼王”的率领,蒙古诸部同样只是一盘散沙。

“如果我想解决掉巴图尔珲台吉,用得着如此费尽周折吗?之前就说过,活着的巴图尔珲台吉要比死了的更有价值,你们倒好,乱改计划,打乱了全盘布局不说,现在又昏招尽出,还嫌乱子不够大是不是?”李鸿飞越说火气越大。

之前如果能按照最初的计划行事,大明至少还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哪怕巴图尔珲台吉入关之后,同样想另起炉灶,也不会像这般有恃无恐。

甚至李鸿飞反倒是希望他能这样做,因为不管巴图尔珲台吉能将势力扩充到多大,在与俄满联军征战时,大明有几百种办法,神不知鬼不觉地消耗掉对方的实力。

这点来说,远比国安局的“防范于未然”这个计策高明太多了。

国安局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威胁,想要趁早消除,但李鸿飞更绝,直接将对方卖了,对方还得替他数钱。

可惜,这种便宜如今占不到了。

被大明坑过一次后,蒙古人都学精了,根本不可能傻到再去战场上卖命。

而且人家也有足够的理由,兵力消耗太严重,实力不济。

这也是李鸿飞恼火的主要原因,过度消耗蒙古诸部的实力,最终吃亏的只能是大明国防军,毕竟如今最主要的敌人不是蒙古人,而是俄满联军。

至于诛杀巴图尔珲台吉,这简直比之前的昏招更昏。

难不成大明真想把蒙古诸部,全部推向俄满联军不成?

即使以大明国防军的实力,可以应对三国联军,并最终取得胜利。

但李鸿飞也不愿意今后在蒙古境内,常年驻扎二三十万国防军,有这笔军费,干什么不行,为什么一定要浪费在蒙


状态提示:第225章斗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