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大国崛起1644>第三十三章大明水师

一群官兵离开码头,开始找寻军队安置点。

若按照战时要求选址,那定然是选择居高临下,最好能观察到附近江面,以及随时能支援码头的地方,作为军营的首选驻扎地。

可李鸿飞除了会一些,耳闻目染的军事常识外,根本不懂得如何找寻战略要地,所以只能不动声色地,将这一艰巨任务,甩给了郭胜。

而周福仁同样没闲着,在商业部两名官员陪同下,进入宝山镇,与那些矿主们签订收购合同。

早在选址之前,周福仁就已经与这些矿主们,谈妥了大致内容,甚至资金都已准备到位,只等李鸿飞拍板就行了。

在明朝,可不存在所谓的钉子户,朝廷征地无非两种,补偿征地,与强征。

强征自然不必说,先将一块地方划作官府用地,然后一大票官兵过去,直接赶人,一分钱都不会给。

不过为了照顾老百姓的利益,朝廷大多都会选择补偿征地,也就是经过一番评估,给出你手持地契价格相等的钱财。

当然了,但凡矿区地契,均按贫瘠土地价格予以补偿。

因为明朝的矿物开采,明面上一直都是由官府承办,然而不少官员,打着开矿的名义中饱私囊,最终导致朝廷不但背上了横征暴敛的骂名,更是没得到几个钱。

而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一度因为矿税太高,而发生暴乱。

来回折腾好长一段时间后,朝廷这才对矿业不了了之,甚至下令关闭了大量矿区。

朝廷是关闭了大部分矿场,但挖矿挣钱这点,谁也无法反驳,于是各地官府,与那些世家大族合作,暗地里私开矿业,就连周福仁这样的有钱人,也禁受不住开矿所带来巨大利润。

矿业确实是暴利,但说白了,私自开矿是属于违法的,给你按照贫瘠土地价格予以补偿,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你若说你的矿场是官府在开采,那好说,李鸿飞可是苏州最大的官,他要征地,你敢不给?

更何况两千多军队进入宝山镇境内,已经足够能震慑这群商人了。

至于被商人或者士大夫暗地里骂娘,李鸿飞才无所谓,且不说讲道理这些商人讲不过自己,就算能讲得过又如何,如今的时代,拳头才是硬道理。

那些文人士子,总喜欢拿穷兵黩武说事,但纵观历史,没有哪一个大国的崛起,不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没有哪一个大国的版图扩张,是一帮文人,靠嘴皮子讲道理讲来的。

李鸿飞不是迂腐之人,他也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但他更加明白,这所谓的“水”可并不是那些文人的口水,只要不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他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郭胜与周福仁各自带队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船队之中,只剩下李鸿飞以及毕懋康等一些技术人员。

船上的设备还未卸下,李鸿飞打算等一切准备妥当后,直接将设备运到工厂,省的多次搬运,造成不必要的损耗。

一大队商船停在宝山镇,自然引起了江对岸,崇明岛的守军注意。

不多时,一队上百艘,装载火炮的战船,便朝着李鸿飞的船队驶来,中间一艘五层高的巨型战船上,飘扬着一个醒目的郑字军旗。

“大人,对面领军将领,乃是福建总兵郑芝龙之子郑森。”商船上的军士,通过旗语得知了对面船队的身份。

“郑森这个名字好熟悉,郑芝龙的儿子........卧槽!是郑成功!”李鸿飞忍不住尖叫一声。

“大人,这郑森可有什么问题?”

军士还以为对面船队来者不善,毕竟郑芝龙可不是什么善茬。

郑芝龙早年以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为基地,活跃与沿海周边的海商兼海盗(随朝廷政策的变化身份随变),以其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著称,发迹于日本平户,为明郑势力的滥觞。

郑芝龙在离开日本到台湾建立新的根据地,不仅建立了一支实力强大的私人海军,更是效仿明朝在台湾设官建置,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割据政权。

此时的明政府,因无力剿灭郑芝龙,只能转而招安


状态提示:第三十三章大明水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