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军事历史>我不是汉献帝>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心
又少了一个。

秀才、举人、进士,每通过一级的考试,学子都能得到相应的称谓,而这些称谓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耀,更会带来实质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但凡是有点志气的人都不愿去攀附世家,出卖自己的尊严。

朝廷对科举制做的越是完善,世家能够钻空子的地方就越少,除了老老实实按照刘协划下的道让族中子弟参加朝廷的科举,想要做官并无他途。可这样一来,世家对刘协的不满之声也就越大,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人生生夺走,搁谁都不乐意,但胳膊拧不过大腿,想跟当今天子刘协作对,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更需要勇气。

若是全天下的世家能够联合起来一致反对刘协,迫于形势刘协说不准还会妥协。可坏就坏在世家不是一条心,而且绝难联合在一起。这就是刘协聪明的地方,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绝不跟所有人为敌。荀彧、钟繇的家族都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又怎么可能会为了其他世家的利益放弃自家的利益,要知道刘协对两家一直很关照,而他两家的族中子弟自己也争气,想要兴盛三代一点问题都没有。

也正是因为有了荀、钟这样的“害群之马”,再加上像杜畿、法衍这种新兴的世家也站在刘协这边,陈群这样的老牌世家想要促成的世家大联盟也就没有了实现的那一天。

少数服从多数,像陈群这种情况的世家在大汉并不多,而荆襄之地的世家,蔡家已经没落,蒯家如今自保都难,更不敢跟刘协唱反调,至于庞家、司马家跟朝廷又穿的是一条裤子,剩下的荆襄世家缺少一个领头人,面对刘协除了低头就是妥协,唯独不敢反抗。

刘协并没有难为这些为了家族生存而选择向自己低头的人。不管怎么说,刘协推行科举的目的不是消灭大汉的世家,而是要将选拔人才的权利从世家手中收回。目的已经达到,自然没必要赶尽杀绝,更何况世家所拥有的先天优势也让世家所出的人才要高于寒门出身的人。

科举是为了打破世家对人才的垄断!刘协希望自己的朝堂之上既有出身自世家的人杰,也有出身自寒门的英才,而不希望出现一言堂的情况,因为一旦出现了一言堂的情况,那对自己这个皇帝是不利的。

国家利益需要一致,而个人利益若是一致对当权者来说却未必是件好事。刘协不是圣人,他也不想将来的自己会有被百官架空的一天,所以扶持一方,打压另一方这种玩弄平衡的手段那是必须的。

帝王心术的中心思想,无非就是平衡二字,皇帝就像是个擅吹黑哨的裁判,既不能让擂台一团和气,也不能让擂台血肉横飞,这其中度的把握,就是考验皇帝的手段。到目前为止,刘协的朝堂还算平稳,随着收复的地方越多,来自各地有着不同利益诉求的人也纷纷充斥朝堂,而刘协要做的,就是保证朝堂的权力分配不会失衡,充入新鲜血液就是一种手段。当然朝堂的权利变化如同水势有涨有落,不会一成不变,刘协能做的,就是紧抓兵权,不许任何人染指。

有道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没有军队的参与,那朝堂上的争斗只能算是窝里斗,不管怎么斗,都是属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刘协虽在军中并没有任何任职,但他自封三军总司令,别人想要伸手向他讨要兵权,那就是找死。

在刘协的心里,兵权就是一道红线,谁想要谁就是图谋不轨,不管是谁。除非刘协愿意给,否则谁要谁倒霉。到目前为止,大汉官军除正规军外,各郡郡兵也皆属于刘协的“私兵”,地方官府有请求协助之权却无指派之权,至于地方官府负责维持治安的官差,虽听命于地方官府,但那些人也多是自军中退伍分派,这些人自进军伍的那一日起便一直接受忠君教育,地方官员要是敢有反心,甚至都不需要当地驻军出动,官差就能把他们给拿下。

刘协打造了一张蜘蛛网,而他就是位于网中央的那只大蜘蛛,任何地方有一点风吹草动,他都能在第一时间感应到。早在来襄阳之前,荆襄世家的情况就有人秘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四章 人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