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三年五月间,王彦主导三路援川的计划,其实在他心里十分清楚,真真能够依靠的只是东路高一功,以及他亲率的中路军。
至于西路人马,则完全是为了方便他整顿西南,而有意将西南的各路人马调出来,以便于忠贞镇能顺利接管这些军阀原来控制的地区。
王彦对于丁魁楚一路并不抱有希望,这一路能建功,自然是好事,不能建功,甚至吃了败仗,也没有什么关系。
隆武三年六月中旬,王彦督兵进入四川播州宣慰司之时,被王彦最不看好的西路军,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丁魁楚一路,负责迂回包抄,王彦原本没有指望,只是希望他能牵制一下清军就好,但是西路军却一路势如破竹,先下永宁宣抚司,然后直接打下了川南重镇泸州,超水平的完成了西路军第一阶段的目标,让王彦震惊无比。
自甲申以来,整个天下的情况十分复杂,各种势力交织,士绅百姓反复于大明、流寇、满清之间,被几方势力轮流统治,这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一些士绅流寇来了屈服于流寇,满清来了屈服于满清,大明来了又敲锣打鼓的迎接大明,摇摆不定,但这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清军进入四川之后,张献忠失败,四川就没了能够抗衡清兵的力量,吴三桂遣偏师收取川南,川南各府大多很快就向清兵投降,以求不被清兵屠虐。
川南不缺大山,一部分不愿意投降的抗清势力,则退入大山,结寨抗清。
这其中就包括了大明在四川主持局势的主要领导人,川陕总督樊一蘅,他便退守永宁、泸州一带的大山之中。
他是弘光年间,朝廷委任主管四川局势的主要官员之一,除了他之外,还有比他高一阶的
总督川陕云贵军务,专办“西寇”的大学士王应熊,目前退到了夔州一线,另一位高官则是四川巡抚马乾,已经就义于巴县。
丁魁楚一路经永宁攻打泸州,就是因为退入山中的樊一蘅,听说朝廷兵马入川,从大山中出来,配合丁魁楚,轻松夺取了两府之地。
清军没有想到明军会援救四川,所以在川南没有部署多少兵力,而之前因为清军势大,退入山中的抗清武装有了入川明军为依靠,盘踞于叙永一带的明永宁总兵侯永锡,盘踞在泸州、富顺一带,泸州卫指挥佥事马应试,纷纷出山响应,造成了西路军势如破竹的局面。
丁魁楚也没想到仗打的这么轻松,西路军诸将一扫桂王垮台的阴霾,一面欢喜的向王彦报公,当然功绩都是他丁魁楚的,基本没有川南明军什么事儿。
王彦看了奏报,结合局势,很快断定,因为道路阻隔消息不通,清兵还不知道三路明军入川之事,所以在川南部署薄弱,清兵主力极可能尾随西军进入了夔州一线。
有见于此,王彦决定火速扑向巴县,在清军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夺回重庆府,然后包抄集结于夔州的清兵,与高一功一起将清兵逼入三峡地区,活活饿死。
到目前为止,明军援救四川,可以说是相当顺利。\u000b夔州府,万县,坐落于长江上游,重庆东北部,扼住三峡,地位独特,是川东大门。
孙可望舍弃万县,率领西军残部南遁之后,明大学士王应熊独木难支,率领曾英退入三峡。
此时万县城外,连营漫野,难以计数的清军出没其间,而县城之内,则云集了入川清军的得力干将。
在万县府衙内,一处宽阔的厅堂之上,入眼俱是身披铠甲,腰挎刀剑的战将。
他们或立或坐,目光都汇聚在同一个人身上。
此人年约三十开外,身长七尺有余,里穿蜀锦袍,外罩寒铁甲,头戴六瓣镀金盔,下面是棱角分明的脸庞,一双刀挑般的眉毛直插两鬓,他鼻梁高挺,嘴唇蓄须,极是威猛,他便是文明天下的汉贼,吴三桂。
此时以是六月,作为火炉之一的四川,日渐炎热起来,北兵虽然入关已有三年时间,但还是没有适应南方的酷热。
八旗与吴三桂的关宁军,都属于北兵,但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