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青春校园>绿筱媚青涟>第7章:拆迁的步伐渐近
皇甫松的那首《梦江南》:“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白居易,字乐天,出生于河南新郑。他的那首《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苏筱从小便耳熟能诵这些诗词。也许正是这些诗词的熏染,让苏筱从小就向往江南,向往江南的绯雨绵绵满阡陌,向往江南的芦苇飘香迟人归,向往江南的波上泛舟伴清风。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更是让曾经怀着一颗少女情怀的苏筱对江南的小巷充满了向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做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苏筱曾经沉醉在这些文字里,想象着自己成为那个有着丁香愁怨的姑娘。也许正是内心的这些情结让苏筱选择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上海这座城市,可以更接近感受江南的文化。

火车沿着铁轨在不停地向家乡前进,过了一站又一站,眼前的风景换了一幕又一幕,苏筱那颗稍微舒服了点的心又揪了起来,不知道是否是近乡情怯的小情绪又让苏筱的眉心凝重了些。苏筱想到了唐代宋之问的那首《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苏筱到达郑州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中午。随着乌泱泱的人群出了火车站,走在火车站的广场上,苏筱抬头看了下郑州的天空,灰蒙蒙的,把太阳的光芒几乎都淹没了。郑州的pm2.5污染指数的排名在全国已经名列前茅,这几年郑州人民调侃自己头顶上的天空以及脚下的马路的段子绝对不亚于帝都的人民。

苏筱走到公交站,等待搭车前往新的汽车南站万客来的公交车。坐上公交车不久,汽车便颠簸着向前开动了,没开出多久,果然应验了郑州人民自称“第一堵城”的称号,堵在了半路上。

这几年郑州的发展是翻天覆地的,到处都在修路,郑州简直是个大工地,热火朝天,汗流浃背。一旦起风,沙土伴随残叶便在空中起舞飘荡,有时便会迷离了人的眼睛,便看不到人心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该是一个渐进的缓和的过程,而如果这个过程是过于激进的猛烈的,那这个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活动就是革命。革命是一种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毛爷爷他老人家曾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当然,我们现在处于改革开放的新中国,我们都是无产阶级,社会变革也称不上革命。以前都是毫无权力的底层贫苦大众革统治阶级的命,发生暴动推进社会进步,可现在呢?所有的变革都是掌权的人推动的,难道他们还想革了自己的命不成?!只是社会变革过于激进和猛烈,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任何苦楚都最终会由老百姓来承受。

苏筱拉着行李箱跨进家门的时候,父亲正在房间里看电视,听到动静从屋里迎了出来。妈妈不在家,爸爸说今天礼拜天,妈妈去教堂做礼拜了,中午本来就该回来的,下午有个新讲师来这边的教堂给他们讲道,中午就留在教堂里吃饭了,要到晚饭的时候才能回来。苏筱陪着爸爸看了会儿电视,闲聊了几句就走出了房间。

苏筱走到院子里,从有些斑驳渍痕的屋墙上看到岁月的痕迹,这个房子是92年建盖的,距今已经有20多年了,当时可算得上村里数得上的二层小楼房了,可现在随着村里楼房的一座座新建,这


状态提示:第7章:拆迁的步伐渐近--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